您的位置: 首页 >教育科研>教海拾贝> 详细内容

温和的教化:读《爱弥儿》有感

来源: 发布时间:2022-10-08 12:00:46 浏览次数: 【字体:

温和的教化:读《爱弥儿》有感

南行实验小  李佳静

《爱弥儿》一书写260年前,卢梭在这本书中虚构了一个孩--爱弥儿。从降生到婚变,一路上卢梭以如师如父的身份教育爱弥儿长大。

在教育观方面,卢梭认为,教育要服从自然的永恒法则,让孩子自由发展。卢梭要把爱弥儿带到远离城市喧嚣的乡村去抚养。要让他由始至终保持自然的属性,不能让他染上那些社会性的陈规;不要生硬地传授知识,要让他从自然的规律中自己去发现知识等等。

卢梭的教育观念突破了传统,却过于理想化。爱弥儿的教育拥有太多的前提和限制条件,无法具有人类教育的普适性。但是,爱弥儿仍是一本经典的教育学著作,具有借鉴意义。我们仍能在理想与现实之间找到一个平衡点,把卢梭的思想温和化。比如我们可以倡尊重儿童天的自然主义的教育理念。如今,各式各样的兴趣班、辅导班,使得孩子们从小就习惯于坐在课室里被动成为接受知识的机器,却慢慢地抹杀了他们好动的天性以及丰富的想象力。多给孩子创造亲近自然,自由想象的机会,还他们一个充满活力和诗意的童年,这是爱弥儿这本书给我们的启示。

此外,书中在谈到孩子幼年教育时,有这样的理论表述,孩子在到达相应的年龄阶段必然会明白一定的道理,这时在进行教育即可;孩子12岁之前,可以不去学习,这样可以让孩子获得更好的教育效果。作者卢梭的意思是在孩子在有了真正的理解能力后再去学习,相信能获得更好的学习效果,而在年幼时进行的所获得的效果其实是0的,或者可能是获得教育者相反的学习效果。对此,我是赞同的,当幼童心智处于尚未健全的时期,对于一些意识形态方面的理解和接受能力是有限的,在他们的认知里,是完全没有概念的,所以很难产生共鸣,达到良好的教育效果,即使是有效果,也是在强行灌输的方式下进行的,一旦强行违背孩子的生理和心理生长发展规律,可能会适得其反。因此,对于孩子的教育一定要符合年龄特征,在教学过程中,要始终贯彻这一教育理念,在孩子的各个成长阶段加以实施,想必,一定会获得事半功倍的教育效果。

书中还有令我印象深刻的话是问题不在于教他各种学问,而在于培养他有爱好学问的兴趣,而且在这种兴趣充分增长起来的时候,教他以研究学问的方法。在这段时间,也正好使他慢慢养成持久地注意同一个事物的习惯卢梭的这段话有三个关键词,兴趣、方法、习。如何提升孩子对未知事物的探索欲望和求知兴趣,这就要在好奇的种子萌芽之加以呵护和鼓励,我们都知兴趣是最好的老,当热爱的兴趣取得一定成绩时,满足感和自豪感会成为内在驱动力,驱使着孩子自主积极地进行更深层次的学习和探索,因此在教育孩子学习知识的时候,教师要善于引导和保护,要毫不吝啬地给予孩子赞美和肯定。

谈到给予孩子肯定,我认为,教师的神圣使命,也是最重要的职责,就是确保孩子不会丧失信心和勇气,并帮助那些一入学就灰心丧气的孩子重拾信心。因为如果孩子不是抱着信心和勇气面对未来的话,想教育好他们几乎是不可能的。我们在孩子的教育过程中,一定要培养他的社会情感,换句话说,就是要加强孩子对社会价值的认同感。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最荒谬的就是对走弯路的孩子做出不好的评价,我们应该鼓励他们,用乐观的精神激励他们。学校必须学会把孩子看作一个具有整体人格的个体,一块尚待雕琢的璞玉。不应该把孩子的特定行为看作一个孤立的音符,而是要把它看作整个乐曲的组成部分,即整体人格的组成部分。

我想,《爱弥儿》可能是大部分踏入教育行业的人的启蒙读物,犹如奠基石一般的存在,亦如指明灯一般为处于迷茫中的人指点迷津,指引方向。正如卢梭说如果你想永远按照正确的方向前进,你就要始终遵循大自然的指引对于这本书的领悟,我也尚且是涉略皮毛,而对于教育理论的研读和体悟是需要投入持之以恒的精力的,才有可能真正地领悟和参透教育的真谛。

初入教育行业,我深知自身学识浅薄,需要不断提升和精进自身的素养和学识,要始终严格要求自己,树立终生学习的观念,不断提升自己的师德修养,努力学习新理论、新理念,提升自己的综合素养。任重而道远,尤其在当下双减政策的实施下,如何做好新时代的新教师,需要我在今后的教育教学实践中,不断感悟和反思。

 

分享到:
【打印正文】
×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