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香斋】青年教师微信读书系列之 《人生为一大事来》
本期领读人
代鲜艳:中共党员。南行实验小学五年级信息老师,从教四年热爱教育工作,坚持基于兴趣的教学,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从中体验成功和快乐,从而不断提高学生信息素养。让学科回归本质,让教育回归初衷,让学习回归本位。
读书格言
去读,读懂自己;去听,听见世界。
阅读书目:《人生为一大事来 》
简介:
两千年前的孔夫子,两千年后的陶行知,都是中国教育史上开天辟地的人。民国时期的教育者里,陶行知先生在大学时代就清楚唯有教育能救国,他从王阳明的“知行合一”改名为知行,从美国留学归来以后,广泛深入中国的教育基层,对教育做了更全面的思考,而改名为行知。他辞去大学教授的职务,换上布鞋走向乡村,以“爱满天下”的情怀与中西合璧的智慧,提出“生活教育”,为中国开创了新的教育局面,并且提出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教育方法。《人生为一大事来 陶行知教育集(评注本)》讲述陶行知的教学情怀、教学智慧与道德实践,无论是国内国外,工厂农村还是庙宇,始终言行如一,爱满天下。
阅读批注
微信读书阅读感悟截图
阅读感悟
读完《人生为一大事来陶行知教育集》,更深刻的认识到陶先生的伟大,堪称中国近代教育史上开天辟地的人。阳明先生的理念是“知行合一”,知行合一,字面上的含义就是“知识和行为达成统一”。具体来说,就是在实践过程中,将学到的知识和理论付诸实践,通过实践中不断反思和调整,不断提升自我。知识只有在实践中得到应用,才能真正发挥价值。陶行知先生由此改名,将自己从西方学得的教育理念,结合自身的理解,提出“生活教育”,为中国教育开创出全新的局面。
在那个年代,作为一名教育者,陶行知先生胸怀改变中国教育状况的梦想,不断实践,为教育事业奉献自我,脚踏实地为中国教育的发展而不断努力。所以,陶行知先生的教育不光是知识的传递,更是精神的传承。同为一名教育者,我深深的敬佩着陶先生的精神,致力于传承其发展教育,培养人的目标,为中国教育事业发展付出一点个人的微弱力量。
教育是国家可持续发展的源源动力,只有教育才能让一代一代孩子不断成长,或是承担起国家科技创新发展的重任,或是做一名有益于社会的和谐公民。不论如何,都是在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而作为教育工作者更是为国之强盛而教育。先辈们在历史中得到的经验,我们站在先辈们的肩膀上,更需要继承先辈们的衣钵。身为一名教育工作者,需有大局观,长远的教育观。教育不是背下一本书,不是做会一张卷子,也不是掌握一种技能,而是培养未来的中国公民。不仅关注他们当下在学校表面的状态,关心他们在家庭的情况,更是未来在社会的发展。
陶行知先生在那个艰难的时代,把自己的一生献给了教育事业。他认为人生应为一大事来,做一大事去。他做到了,值得我们每一位教育者敬佩。
结语
人生为一大事来,将这个大事化为一个个阶段性长远的小目标,目光坚定,不断向前。“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人生路上最慢的步伐不是跬步,而是徘徊;最快的脚步不是冲刺,而是坚持。读书不是为了找到答案,而是在读书中读懂自己,找到自我。
用户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